當前位置:久久小說 > 其他小說 > 詩相 > 第二十九章《登》
 你可能喜歡:    結婚四年未見面,軍官老公回來了      誘愛,軍官弟弟蓄謀已久      六胎後,傲嬌總裁每天都在爭風吃醋      入職川航,從拯救大國機長開始      四合院:開局進入陶瓷廠      寵妾滅妻?侯門主母她改嫁權臣      都什麼年代了,還在當傳統反派      綁定神豪系統後我成了豪門真千金      韓城大佬      救命!時書記被作精女碰瓷了      渣男再見!我揣崽二婚你舅舅了  

第二十九章《登》

<<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>>

    早在久遠的先秦時期,登的基本義是向神靈進獻時用來盛放食物的器具,祈禱莊稼豐收的,故「登」被引申為穀物成熟的意思,因此我們農家思想中有五穀豐登的說法,記得小時候,祖父手下的老房子正廳中央依着一米多高的木質立方體穀倉,用來存儲稻穀,它的正面都貼有一個用毛筆書寫的「登」字,多年後方明白它的寓意。現代工業文明社會,發生糧食短缺的可能性極低,因此農家也不再有祈求五穀豐登的習俗,「登」字用於寓意糧食豐收的傳統逐漸遠去,祈求風調雨順的宗教儀式更是不見蹤影,它搖身一變成為大部分人不可或缺事情,「登錄」是也,今日的人們打開手機第一步是登錄微信,登錄常用的社交軟件,網上購物要登錄,打開電腦要登錄工作網站和影視軟件登,總之登錄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習以為常的動作。

    登常用的基本義是自下往上升、由低處往高處行進,因此常用於登山、登高等意,還可以寓意向高處攀升、難度的加大、學問加深及地位的高升等,如科舉考中進士謂之登科,孟郊中舉後便寫下廣為傳誦的詩篇《登科後》、帝制時代最高領導人即位稱為登基、漢語言中有成語「一步登天」比喻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,還可以用來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等。在詩句中,或許讓人聯想到「世上無難事,只要肯攀登」,在浩如煙海的唐詩宋詞史上,常常是作者們攀升高處望遠有感而發時,如李商隱登樂遊原寫下名句「夕陽無限好」,陳子昂登上幽州台時寫下名句「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」,登高望遠時,一覽眾山小的視野,或許能觸發詩人的才情,碰撞出激烈的心緒,從而留下許多傳誦的佳作,如陳子昂鬱郁不得志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,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五言絕句《登鸛雀樓》,杜甫的七言律詩名篇《登高》,晚唐詩人李商隱嘆息夕陽無限好的《登樂遊原》,王安石抒發寬闊情懷的《登飛來峰》。

    《登幽州台歌》

    (唐)陳子昂

    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。

    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涕下。

    《登幽州台歌》是初唐詩人陳子昂的名篇,從詩題中可以看出,該作是作者登上幽州台時有感而發的作品,語言蒼勁奔放且富有感染力,是人人所熟知的名篇,尤其是其名句「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」婦孺皆知。幽州台,系先秦時期燕國燕昭王所建,目的在於提供夜夜笙歌的環境用來招賢納才,歷史上另有比較出名的「台」,商紂王時期的鹿台,因封神演義的故事而富有名氣,再者是三國時期曹操所建的銅雀台,唐代詩人杜牧寫下「銅雀春深鎖二喬」,戲謔該台為關押「二喬」所建,由此可見,本是同樣性質的「台」,亡國的商紂王所建的鹿台卻被成為亡國之台,燕昭王建設的幽州台卻被評價為興國之台,曹操的銅雀台是給曹操及其創業團隊歌舞娛樂、夜夜笙歌之用。陳子昂作此詩時,正值北方的契丹民族叛亂,一代女皇武則天抓住討伐契丹的契機,為提升她娘家人的威望及鞏固武家勢力,遂派侄子武攸宜領兵出征,陳子昂作為參謀隨軍而行,喜歡研讀唐史的朋友或許知曉,武攸宜因出身親貴而成為主帥,然而將略不足、不諳軍事、輕率出兵致使前線失利。在先秦燕國故地,陳子昂想必是想起了昔日燕國大將樂毅將軍馳騁疆場,奮勇殺敵的事跡,於是豪情萬丈的向主帥武攸宜進諫,或許是因為人輕言微,或是因為陳子昂素有書生氣缺少實戰經驗,武攸宜為此謝而不納,這對於一心建功立業的陳子昂來說,無異於是自己的滿腔熱血被澆了冰水一般,鬱悶之情可想而知,於是登上了招納天下英才的幽州台,想起燕昭王在此招納賢才的事跡,有感而發寫下這首名篇《登幽州台歌》。

    這首詩中的「古人」和「來者」,可不能簡單的理解為以前的人或者後來的人,對於急切盼望着建功立業的陳子昂來說,無法詮釋其備受打擊的內心思想,因此應該理解為賞識他的領導或者賢明的老闆,更高的寓指是廟堂上的皇帝,因此這句詩理解起來為,往回看不見古代賢明君主的蹤跡,放眼看去也不見禮賢下士的聖主,在高遠的天空、廣袤的大地之間,我獨自憂傷,禁不住淚流滿面。從詩大意和此詩時作者所處的背景可知,詩人本以為隨軍出征是報效國家的絕佳好契機,卻因為不受主帥武攸宜的認可,不但自己建功立業的宏願化為泡影,反而被降職安排,因此登上幽州台,一眼望去,慷慨悲吟成就了他這首名篇。此詩通過他登高遠眺,憑弔古人所引發的無限感慨,抒發壓抑甚久的悲憤之情,表達出高遠理想破滅時孤寂沉鬱的心情,前兩句寫作者俯仰古今,後兩句抒發自己悲戚的心境,讀起來甚是朗朗上口又酣暢淋漓。

    不在其位,是很多士人要面對的處境,不在其位的士人們喜歡進諫和發表意見,陳子昂則是「懷才不遇」的典型,因此在武則天執掌大唐帝國期間,向朝廷進諫過很多意見,乃至上書反對過許多自認為不妥的決策,可想而知,他的「好意」不但不被採納甚至因此獲罪,在隨軍討伐契丹期間,同樣是自己的諫言不被採納,還被降職處置,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,皇帝對在朝堂上義憤填膺的進諫之人表現出極大的反感,將進諫之人貶黜甚至定罪關押至大牢,雖然這些電視情節在歷史上的真實性存疑,足以反映,不在其位的諫言者常常得不到他所預想的結果,甚至給自己帶來歹運。其實人在職業生涯中亦是如此,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大有人在,喜歡提意見和認為該怎麼做有利於單位的進步和發展,尤其是在公開場合提出意見,極不明智,一般來說,倘若真需要你的意見,自是私底下尋求而非在公開場合,意見和想法提的越多只會適得其反,淪為陳子昂似的「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涕下」。

    《登鸛雀樓》

    (唐)王之渙

    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

    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

    「更上一層樓」是我們常用的話語,寓意在取得的成績基礎上再提高一步,常被用作鼓勵別人再接再厲,爭取獲得更好的佳績,這句話出自盛唐詩人王之渙的《登鸛雀樓》。王之渙素有「慷慨有大略,倜儻有異才」之稱,然而可惜的是他的詩歌失散嚴重,留存於世的僅有六首,卻有兩首久負盛名,從名篇的比率上看,對比那些創造千百首詩詞卻只有一兩首佳作的作者來說,王之渙詩句的精品率的確值得稱讚。王之渙的詩句頗有邊塞風光特色,具有較高的氣勢和開闊的意境,詩句韻律協調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,這首《登鸛雀樓》是收錄在小學課本中詩句,更是很多學子的啟蒙之作,今日,很多兩三歲的小朋友都能背誦「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,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」這短短的二十個字。這首詩前兩句寫自然之景,白天的陽光依傍着西山慢慢落下,滔滔的黃河之水向東奔流入海,開闊意境的寫作手法與他的《涼州詞》前兩句極為相似,後兩句成為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,這首五言絕句中的二十個字都是極為常見的,簡潔易懂,卻給讀者呈現出氣勢磅礴的畫面,展現出作者登高遠眺時寬闊的心境。始建於北周時期的鸛雀樓,原本只是一座名不經傳的樓,由於王之渙的這首詩,賦予了它深刻的文化韻味,成為與武漢黃鶴樓、岳陽樓及南昌滕王閣齊名的名樓,中國幾千年的帝制時代史,成千上百座亭台樓閣,唯獨這些樓閣富有盛譽,無一不是得益於這些文人騷客的著名詩篇,王之渙因「更上一層樓」而名垂唐詩史,而鸛雀樓因王之渙這首詩而名揚全國。

    我們今日所能見到的古典樓閣,幾乎都是現代建築技術的產物,而這些仿製古代的樓閣,無一例外是富有濃郁的文化色彩,倘若沒有文人墨客的點綴,這些樓呈現在世人眼前的,可能只有一些斷壁殘垣,甚至完全湮沒在土壤中,鸛雀樓因有名篇詩句而使得當地政府重建,江南三大名樓亦是如此。文人通過詩詞歌賦使得這些普通的亭台樓閣富有文化,鸛雀樓和黃鶴樓因詩句聞名,岳陽樓的名氣泰半得益於北宋文正公范仲淹的文章《岳陽樓記》,而非唐詩宋詞,描寫岳陽樓的詩句很多,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都曾登上岳陽樓欣賞風景,當然賦詩一首則是這些文學大家水到渠成的動作。坐落在洞庭湖邊的岳陽樓是當地網紅打卡之地,詩聖杜甫漂泊至湖南的岳陽後,自是頻繁登上這座頗有名氣的樓宇,陪友人登高望遠,獨自憑軒遠眺,面對煙波浩渺、壯闊無垠的洞庭湖水,詩意大發,留有幾首岳陽樓詩篇,不過他的岳陽樓詩篇並沒有使得這座樓名聲大噪,至少在當代人眼裏看來,岳陽樓名聲遠播是源自范仲淹的文章,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,范仲淹並未親臨岳陽樓,那麼多登上岳陽樓的文人們未能創作出經典名言警句,反而讓遠在千里之外的范仲淹靠想像把岳陽樓描寫的神乎所以。

    古人是否喜歡登高望遠,不得而知,從諸多素有名氣的詩詞歌賦中可知,文人們倒是喜歡登高后吟詩作賦,大詩人登高遠眺的有好幾處,杜甫登上岳陽樓後賦詩,登上泰山還寫下名句「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」,晚年時期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後,留下了他的傳世名作《登高》,一度被喜愛杜甫的後世文人過譽為「七律之冠」。《登高》是杜甫晚期的作品,安史之亂停息後,四處漂泊的杜甫得益於友人嚴武的幫助,方能在四川成都安定下來並經營他的草堂,然而不幸的是,友人嚴武因病去世,杜甫不得不再次選擇漂泊,同樣在夔州友人的幫助下,寓居夔州三年之久,三年期間看了李白曾留下足跡的白帝城,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,登高遠眺的杜甫百感交集,看到遠處蕭瑟的秋江景色,內心泛起身世飄零的無限感慨,道出他內心深處「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台」的悲哀心緒。

    《登高》

    (唐)杜甫

    風急天高猿嘯哀,渚清沙白鳥飛回。

    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。


    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台。

    艱難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濁酒杯。

    這首《登高》是否為七律之冠,後世的學者和讀者莫衷一是,毋庸置疑的是,這首詩絕對是七言律詩的上乘之作,是中小學生必學的詩篇,更是常見於考卷上的詩篇。首聯「風急天高猿嘯哀,渚清沙白鳥飛回」是常用的對仗寫作手法,秋高氣爽,風很急,猿在哀鳴,江水洲上,水清沙白,鳥群在迎着風不斷迴旋的飛,自然成對的描寫出登高遠眺時看到的自然光景,頷聯「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」大意是作者仰望着忙無邊際的天空和蕭蕭而下的落葉,俯瞰着奔流不息、滾滾而來的江水,通過描寫蒼勁悲涼的蕭瑟秋景畫面,呈現作者沉鬱的內心,讀起來帶有強烈的悲壯錯覺。

    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卻不見秋,到頸聯「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台」才點出秋,足見作者的文字運用的巧妙及深厚文筆功底,「悲秋」是古典文人常有的情節,並非杜甫獨有,在頸聯中使用「悲秋」兩字有把前兩聯涵蓋的意味,看到秋景後,內心深處自是容易生出無限悲傷心緒,「常作客」指出作者處於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態,「百年多病」應是指作者年過五旬,或許知曉自己處於人生的暮年,「獨登台」說明作者是獨自一人登上高台的,表明作者此時漂泊他鄉時孤獨寂寥的情思濃烈,概括之可知,作者對暮年的自己感到無限悲傷,本是安定日子的晚年卻還要遭受顛沛流離之苦,詮釋出作者暮年羈旅愁緒的濃烈,可見此詩意境的深沉韻味。

    尾聯「艱難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濁酒杯」承接頸聯,指出作者經歷艱難苦恨的日子後,白髮已經覆蓋滿頭,再加上因病而不能飲酒,致使愁緒難以排遣,原本登高望遠是來欣賞風景的,到頭來卻是徒增悲恨的情緒,全詩呈現出作者內心的悲涼之意,溢於言表。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,是詩詞的一貫手法,倒無新意,其通篇對偶卻是獨樹一幟般的存在,也凸顯出作者對詩歌韻律運用的恰好好處,這首詩描寫的秋景氣象高渾、悲壯遼闊,抒發的心緒深刻沉鬱、蒼勁悲涼,通過蕭瑟之景襯出作者猶如「不盡長江滾滾來」的愁緒,受到後世歷代文學評論家的讚譽,甚至有人評說此詩是杜甫七律詩最好的作品,至於能否冠絕七言律詩史冊,則由讀者自行評說了。

    盛產詩作的杜甫,登高之時,幾乎必有詩句迸出,不僅杜甫會如此,很多唐代詩人登高后皆會賦詩,如李白登上金陵城的鳳凰台時,仿寫《黃鶴樓》賦詩一首《登金陵鳳凰台》。在唐代的京城長安,也有非常吸引詩人前往的登高風景勝地,位於曲江池的河畔的樂遊原,是長安城的最佳攬勝之處,相傳武皇的女兒太平公主在此建設當時最為宏大的私家園林,後來經過皇親貴胄的改擴建,遂成為當時長安城最具有特色的遊覽勝地,直到晚唐時期,樂遊原是長安城人民最受歡迎的好去處。樂遊原以風景秀麗而享有盛名,地勢高聳,登高遠眺,長安城的風景盡收眼底,景色十分宜人,故很多達官貴人在此打卡,乃至建設自己的別野和縱情聲色的會所,自是吸引了很多唐代詩人來此體驗下天上人間的感覺。詩人杜甫登上此地時寫到「樂游古園萃森爽,煙棉碧草萋萋長」,中唐詩人白居易和晚唐詩人杜牧,也曾到此地留下自己的詩句,但最為深入人心的詩句來自晚唐時期的悲情詩人李商隱,他登上這風景勝地後,留有詩篇兩首,其中《登樂遊原》因響徹古今的名句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」而廣為人知。

    《登樂遊原》

    (唐)李商隱

    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。

    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

    《登樂遊原》是詩人李商隱排遣「意不適」的情懷而登上風景區時,看到一金燦燦的黃昏斜陽,道出了扣動人心的感慨之辭。前兩句「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」點明了作者登上樂遊原的時間和原因,向晚指天快黑了,也是夕陽西下的時分,意不適就是指心情不是很好,感覺很鬱悶,如常人一樣,為了排遣不適的心情,有人選擇出去旅遊,有人選擇爬山,有人選擇體育運動,而詩人選擇去了達官貴人常至的樂遊原,畢竟此地是登高覽勝的好去處,驅車登古原,也即駕着車前往的。從李商隱存世的經典詩句可以看出,李商隱的才華是受到認可的,然而古來才命兩相妨,李商隱的仕途發展又非常不順,因而善感多思,每當登高望遠,臨風送目之時,更容易觸發內心的愁緒,錯綜複雜的思想感情,惆悵萬千自是難以排遣,看到即將西下的太陽,看到的風景因天黑了無法再欣賞,於是抒發了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」的人生感慨,本是去樂遊原覽勝消遣意不適的愁緒,到頭來卻徒增感慨心緒。這首五言絕句,語言簡潔如白話,毫無用典雕飾,感慨甚深,用最簡潔的語言道出最深沉的人生哲理,儘管這個哲理是悲觀的,作為年輕人,或許看到西沉的太陽,想必會有「夕陽無限好」的想法,但是不會有「只是近黃昏」的悲觀思緒,不過聯想至遲暮之年,想必對此會深深的認可,不過也有積極的人,從其對立面出發,寫到「若得夕陽無限好,何須惆悵近黃昏」,心態在那一側,需讀者自行品鑑。

    李商隱名句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」,雖然悲觀,但是着實反映出人生悲劇的核心本質,也即再美好的風景下,人也是終有一天離開美妙的世界,看到即將消失的美景,或者年近暮年,悲觀心緒油然而生,畢竟世人沒幾個真正能有「莫道桑榆晚,危險尚滿天」的心態。現代人登高望遠多是欣賞風景愉悅心境,而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,從前面陳子昂、杜甫及李商隱等人詩篇來看,登高賦詩抒發的更多是他們內心的消極情緒,不過世界上總會有特立獨行的存在,在登上高處抒發積極情感的詩篇中,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登高后創作的《登飛來峰》,是詩人積極樂觀不多見的鮮明例子。

    《登飛來峰》

    (宋)王安石

    飛來峰上千尋塔,聞說雞鳴見日升。

    不畏浮雲遮望眼,只緣身在最高層。

    《登飛來峰》是作者三十歲途徑杭州時,登上飛來峰寫下的詩篇,高中進士的王安石本可以留在中央任職,可王安石特立獨行自請在江浙一帶任職,也就是在地方主官時,小範圍內實施自己的「改革」政策並獲得有效成就,對主政時的成就甚感滿意,使得他「更上一層樓」的信心滿滿,方能在經過杭州時寫下這首霸氣的詩篇。古代官員任職地方,或許有一定的政策自主權,據說稍王安石早十多年的同鄉歐陽修,年輕時是慶曆新政的重要成員,在地方任職時也推行過自己的「改革」政策,不過可惜的是,在朝廷上新政夭折,在地方時改革也不見其效,遂等到王安石主持改革時,曾經力主改革的歐陽修儼然成為強烈的保守反對派,這裏插放歐陽修的經歷只想說明,年輕時的成功經歷對中老年的心態具有決定性作用,年輕時成功人士自始至終都能保持開拓進取之心,年輕時未能成功的士人隨着自己地位緩步提升總是越趨保守,故而,早年有積極經歷的王安石,能主持北宋王朝的變法事業。

    作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改革家和文學家,王安石自是有非比尋常的能耐,雖沒有被冠以神童的傳說,二十出頭便高中進士獲得官員資格證,也足以見得他是位刻苦好學之人,我們所熟悉的王安石詩篇多以積極樂觀為主,這也是他日後能執政並能主持改革事業的重要原因。他的這首《登飛來峰》並無讓人覺得深刻的詩句,只是詩中「不畏浮雲遮望眼,自緣身在最高層」表達出作者寬闊胸襟,呈現出詩人在政治事業上高瞻遠矚,不畏奸邪不懼反對的膽識和決心,是作者的壯志胸襟使得這句詩富有意義,其次大部分詩句都是用來表現消極情懷的,王安石這種積極情緒的詩句非常難得,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事業最終以失敗告終,然而他寬廣豪邁的胸襟及凸顯積極進取的詩句,無疑是任何一位讀者應當汲取的養分。

    提及「不畏浮雲遮望眼,自緣身在最高層」,很多人就容易將其和蘇軾的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」相對比,兩者都一樣具有哲理性,只是角度不同,兩者的表現手法頗具有相似性,王安石詩句具有鮮明的積極性,蘇軾詩句則帶有打圓場意味,不能簡單的評說誰優誰劣。站在不同思維角度的人,認知不一,致使對這兩首詩篇喜愛程度不一樣,不過就人生態度而言,個人建議應當多學習積極方面的,有個非常大的矛盾是,喜歡讀詩詞之人,其實內心已經是消極性大於積極性,再者,愛好詩詞及文學的人,喜歡蘇軾勝於王安石,看到過一個值得借鑑的評論,在中年以前應當學王安石積極進取,在中年以後應該學蘇軾豪邁灑脫。在人生職業生涯中,作為領導或者高層領導人,大概率是喜歡王安石的多,而不喜歡蘇軾,畢竟領導的意志需要積極進取的人去執行,而不是這也行那也行或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和稀泥態度,其實從消極角度去看,蘇軾的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」會導致出現「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」式的「議而不決」狀態,到頭來無法干成實事,因此從積極維度去想,「不畏浮雲遮望眼,自緣身在最高層」更值得學習。

    從上面列舉的五首登高詩來看,悲觀消極情緒的有,積極進取的也有,翻閱更多的登高詩會發現消極的偏多,今日的人們登高很少會賦詩一首,登高多是如前文所講的,鍛煉身體愉悅心情。每個人登高望遠的心境不同,有看到美貌的雲海而興奮不已的,有看到落日餘暉產生蒼涼思緒的,激情興奮的心境往往都是很短暫的,而持續低迷的心境卻能維持較久,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本質,固然人們多想趨向積極,儘管詩人們登高多賦消極心境的詩篇,業餘愛好的人士則宜積極心態去品讀。

    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www.xshuquge.net。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:wap.xshuquge.net



第二十九章《登》  
相關:    不滅武尊  百鍊飛升錄  網遊之劍刃舞者  修真門派掌門人  
<<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>>
添加書籤
搜"詩相"
360搜"詩相"
語言選擇